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题材 > 观后感 > 读杨老师“国培日志及心得”之随想 - 记叙文1800字

读杨老师“国培日志及心得”之随想 - 记叙文1800字

推荐人:木头人 来源: 阅读: 1.15W 次

  近日,通过杨老师新浪微博有幸拜读了几篇文章,对近期所作《国培日志》及心得渐起共鸣,同时一并阅读了转载篇《我不原谅》,当然此篇还在读,现随笔触动。

读杨老师“国培日志及心得”之随想 - 记叙文1800字

  国培日志楔子:一年级下学期杨老师于6月份离开学生们一个月,原是参加“国培计划(2012)”----湖北省农村骨干教师省外高端培训项目(楚天中小学教师校长卓越工程)小学教师培训。通过一月学习体会交流,遂让我们看见国培日志及心得。

  我个人认为此次培训规模之高,人数之罕,机会之难得实属少见,能亲聆北师大名师讲座,与名师面对面沟通,体会前沿教育理念,实是杨老师之幸、学校之幸,更是我们二(2)班全体学生及家长之幸运。

  与此同时,在读此日志之前,我和我身边的同事也好,朋友也罢,一致认为:中国的教育,无论是在哪个阶段,一直是一种填鸭式,强制性,唯分论的模式,当然这也与中国国情分不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你通不过,掉下去的就是你,除非你适合武林外传的一句台词:上面有人。

  扯远了,还是言归正传。

  触动一:学生的成绩≠教师的生命。杨老师在心得一中写到:综观目前我们的教学,最关注的似乎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简单的说就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它好像就是教师的生命。于是整天围着学生转,课内效益不高,就利用课外补,花了大量时间,出现了学生累教师更累的局面。反思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数学经验,常常以成人的眼光审视严谨系统的教学,并以自己多年习惯了的教学方式将数学“成人化”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杨老师还指出:一节好的数学课,还要做到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在文中:杨老师写到“教师的一天,学生的一生”,这句话道出了教师的工作对学生人生的巨大影响。因此,我将努力抓住了此次“国培”机遇,再学习、认识、反思,争取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教学之中,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发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因素,让学生真正能领悟教师言行中传递的真诚、情感、智慧,并将教师的理解、期待、鼓励内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关爱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具有生命的活力。

  触动二:择校不如择师。在当今择校成风的时代,选择的学校是外在的,关键在于教师。可以这样说,一个孩子遇到一个好教师是他(她)一生的幸运,因此“择校”不如“择师”。百度尹建莉教授博客中讲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有的世界,他的成长,取决于和他接触的家长和教师给他营造的、直接包围着他的‘教育小环境’。这个小环境的生态状况,才是真正影响孩子成长的决定性因素。”择师,首先关注班主任,因为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并且往往带主课。老师的品质犹为关键,试想一个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善待学生,加强自身修为的老师怎能带不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班。

  触动三:复杂问题简单化。对杨老师国培日志五中写到的复杂问题简单化一段中所列举易中天老师所讲的一个例子,很受启发,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对孩子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果能用此种方法解释,便会事半功倍。引用例子如下:《三国演义》中一直阐明不解的问题:三个国家为什么要打仗?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中用当今每个人都明白的“房子产权问题”解释清楚了。刘备是汉室后代,犹如对一套房子拥有产权,可是没有一间房子居住,而曹操却拥有客厅和一间大房,孙权只能蜗居在小房里。于是刘备对孙权说,不如我们联手把曹操赶走让你住进大房,这可说到孙权的心坎啦。但是孙权又会保存能够与刘备抗衡的实力。这时刘备又找曹操说我们联合起来赶走孙权,这套房子就是你的。这样三国就不断地相互争斗。易教授用通俗易懂地讲解让妇孺皆知其中的道理。杨老师讲到,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具备这种智慧和能力。诚然,家长亦如是。

  触动四:“因材施教”的魅力。读杨老师国培心得二,作为家长很感动,此文标题《教师眼中无废材》,引发的对因材施教的思考,读后感受到一个老师对待孩子的用心,爱生如子之情溢现。对于文中写到的“爱孩子就让我们用不同的要求面对我们的孩子,让能飞的孩子飞起来,让能跑的孩子跑起来,让只能走的就慢慢地走吧。”因人而易,因材施教,对孩子无差别对待,让孩子感受平和,让家长放心无忧,难能可贵。

  触动五:智商与情商的完美结合。现代教育,不仅仅是智商的培育,更是智商与情商的相互融合。如果孩子学好了数理化,却不懂得如何去爱生活、爱别人,这样的孩子没有目标和动力,就算成功了也感觉不到幸福。有人读书读到博士后,还在问以后应该学什么,那么应该告诉他,应该读社会大学,做一个社会人。有人说:“孩子要成材,就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相信这是许多家长的心声,于是,他们去啃读那些关于“哈佛女孩”、“名人如何教育孩子”的书,领着年幼的孩子奔走于各种学习班。其实,孩童时期同样是培养抗挫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期。牺牲了孩子童心的快乐、错过了情商培养的关键期,换来最多也只是阶段性的成功,而之后,还有更长的琐碎人生需要孩子去面对。所以,孩子的快乐和成功,一个都不能少。

  培养孩子不易,持之以恒更不易。

  教育孩子,农耕有时,花开有序,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不要急功近利,让家校互补,不断努力,共同见证孩子的成长!

  有感于二0一二年九月七日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