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题材 > 读后感 > 说王允 - 读《三国演义》有感1000字

说王允 - 读《三国演义》有感1000字

推荐人:秦宇婕 来源: 阅读: 1.66W 次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三国那样,乱世之中自然不乏英雄好汉。

说王允 - 读《三国演义》有感1000字

  你看那刘备“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一出场,便与众不同,一看就是带了“主角光环”。再看那张飞也是天赋异禀,异于常人。在书的开头便可知孰主孰次了。可是让我印象深刻的并不是他们,而是王允。他不是主角,他的出场也没有主角那样与众不同。他不过出场几回便一命呜呼,出场时也不过一句“废立之事,不可酒后相商,另日再议”罢了。但我却觉得他的出场很真实,没有刻意的渲染,也没有过多的描写,仿佛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只是在书中匆匆走一个过场,只是一个如你我一般的普通人。

  但是,他却不是一个普通人。他设下连环计,不用干戈不用兵,巧用貂蝉,便灭了董卓。他是一个有勇有谋的谋士。巧妙的利用了董卓和吕布好色的弱点,以智胜敌。区区一介文臣,一个不起眼的人物,在此时便变得传奇起来。

  传奇的人生,死法也非常传奇,为了保护幼帝,而死于董卓余党之手。死前乃曰:“臣本为社稷计。事已至此,陛下不可惜臣,以误国家。”他是一个忠君爱国的忠臣,他的才智都献给了他效忠的汉朝,他的生命也是为了就他的国家,保护汉朝那微弱的希望而死。他的死是伟大的,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我本以为他在灭董卓之后可重振汉朝,评定叛乱,振兴国邦,成就一番事业,却没想到他会以这样一种悲壮的方式死去,落得那样一个悲催的结局,可是转念一想,以他那样忠君爱国的性格,也只有这样的死法才是他英雄主义的极致体现。

  其实,细细探寻,并不难发现,他的性格及其所作所为才是将他推向这样的结局的罪魁祸首。

  蔡邕因知遇之恩而在董卓死后伏尸而哭,惹得他勃然大怒,蔡邕自愿请罪,续成汉史。众官也惜其才而救之,但是他却目光短浅,不听他人的劝谏,独断专行,坚决要处死蔡邕。他的心胸太狭隘,无法之人善用,爱惜人才,无法成就一番事业,也属必然。在他的眼中当初司马迁得以著成《史记》便就是错,所以令蔡邕续《汉书》便是错上加错。不能客观的认识他人的价值,用理智的眼光审视历史,自然也没有未来

  后董卓旧部上书求赦,狭隘的他自然没有同意,执意要将他赶尽杀绝,最终狗急跳墙,逼其结成同盟,杀回长安,他的性命也搭上了。他的心胸狭隘,容不得投降,容不得弃暗投明,容不得改邪归正。他的目光只有那狭隘的忠君,却不懂得包容。

  他就是这样一个不能说是好人也不能单纯的定义为坏人的人,他有勇有谋,善用智谋,却又目光短浅,心胸狭隘,但他却是忠君爱国,高风亮节的。他不是完美的人,但也是有其独特的闪光点,同样的有其个人魅力;他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十分丑陋。但是这样才是人啊!这样才是真实的人,这样才是复杂的人性的样子啊。

  他虽然不完美,但是真实,所以他也有他独特的魅力。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