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题材 > 演讲稿 > 清明杂谈 - 演讲稿900字

清明杂谈 - 演讲稿900字

推荐人:行雁书 来源: 阅读: 2.52W 次

  老师们,同学们:

清明杂谈 - 演讲稿900字

  大家早上好!清明节气杏花天,诗酒轻吟寄华年。在这个弥漫着万物复苏的欣然之气和杏花微雨的时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沿袭着两千五百多年的传统,我们迎来了清明。

  《岁时百问》中写道: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与节气相结合的日子。这一天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热闹而欢快的,即使雨水使人们的心头蒙上一抹思念先人的淡淡忧伤,但春光明媚,怎能辜负如此良辰美景?于是,郊游吧,踏青吧。不光对于我们是如此(想想即将到来的春游),清明于宋朝人亦是别有一番滋味

  北宋画师张择端的传世长卷《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便是清明时节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桃李春风,柳枝吐芽。春的气息即使经过千余轮回依旧风光不减,而先人们对于春时的欢喜亦跨越千年的鸿沟,于血脉中融进了我们的生活。

  没错,这是我们不变的记忆,清明。

  至于清明的记忆,对于我而言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悼念先人组成的,于是回到故乡,祭祀祖坟,双手合十上香朝拜。若说清明有味道,那便是香烛和微湿的泥土味道了。由长辈领着在土膏微润的山间、田野祭拜,即使不知道所葬何人,闭上眼的刹那,心中依旧肃然。以后,是否会由我领着我的小辈来完成这件事呢?我想,我大抵是记得住路的。

  清明,不仅仅是我们血脉中的传承,亦是一个国家的记忆。

  就在昨天,我参加了在浙江省革命烈士纪念馆举行的凭吊革命烈士活动,庄严的《献花曲》响起,人们怀着静穆的心对着高入云天的纪念碑三鞠躬。这使我意识到清明的另外一重意义,它之余国家的意义。《论语·学而》中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祭典作为一种体现“慎终追远”思想的形式,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祭典所带来的仪式感是个体、国家与历史相连的脐带,“追远”不仅有“民德归厚”的教化意义,还会让我们获得面向未来的力量。

  冯友兰曾经说过:“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一种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而不是宗教的。”

  清明也是诗的,充满着诗意的清明向来不缺文人骚客的笔墨,相信每个人都能随口背上几句描写清明的诗,至少连七岁小朋友都能朗朗背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只是时至今日,我们的诗情和诗心还保留了几分呢?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仪式感在慢慢消失,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同样也在变淡。大好春光,我们应当拾起一颗诗心走走看看,看看草长莺飞,看看杏花微雨,看看我们一脉相承的记忆。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愿大家都有一颗“清洁而明净”的诗心,在此与诸君共勉。

  谢谢大家。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