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 红楼随笔·王熙凤篇 - 写人作文3000字

红楼随笔·王熙凤篇 - 写人作文3000字

推荐人:刘骏彦 来源: 阅读: 1.22W 次

  她是注定跳不出尘世的羁绊了,因为她沾染了太多心灵的尘埃。只有一死,在怨声载道中销魂,方回归太虚,做回金陵十二钗。即便如此,却仍留下一世骂名。但她,又有多少错呢!荣府之败,早已成定局!

红楼随笔·王熙凤篇 - 写人作文3000字

  她并不完美,但更不恶毒。她只是在现实中迷失了自己,迷失了那个真实的王熙凤。——引子

  王熙凤&刘姥姥——“道”之本

  刘姥姥和王熙凤,两个处于不同极端的人物。一至贫,一至富;一至朴,一至华。就连结局,亦是如此……

  王熙凤生活在一个钟鸣鼎食的大家族中,且又是这个家族的物质生活达到极致的时期,更兼她在家中有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如此般,天时地利人和,无不具备。相对于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刘姥姥,却有如天壤之别。但它们的结局,不也有如天壤之别吗?在高鹗的笔下,刘姥姥依旧勤恳务农,却衣食无忧,而王熙凤却被抄尽家产,不久含恨逝世。虽说荣府之败并非她一人之错,但至少,她是有一定责任的。

  “虽说事是外头闹的,我若不贪财,如今也没有我的事。不但是枉费心机,挣了一辈子的强,如今反落在人后头。”这一番话,着实令人心生怜悯。她意识到了自己的错,却为时过晚。我想,无论是在曹雪芹笔下抑或高鄂笔下,她都会是一个悲剧。因为,她被封建制度害得太深,她将名利看得太重。正如上面一番话,已病得奄奄一息,却犹叹自己名声扫地,落于人后。这是封建的弊端,它会让人陷入名利的圈子里,变得唯我独尊,心机重重,直至迷失自我。王熙凤便是如此。为了自己的声名和利益,她不得不贪,不得不伪装自己,结果枉送性命。而在当时社会上,又有多少个“王熙凤”呢!清代是末落王朝,是封建制度的终结。但终结之前,往往是一个极端。那时的社会,便是封建的极端吧。为官为宦者独掌大权,肆意享乐,荒淫腐朽;无数有志青年胸怀高远,但最后,亦迷失在金钱权势的漩涡里,无法自拔,一切兴国豪言皆化为乌有。如此往复循环,国家焉得不败!

  于是,在那个社会,像刘姥姥这般的人,反而是最幸运的人。

  她不用接触那些所谓权势,也就不会经历官场中明争暗斗的险恶;她没有过多财产,也就远离了荒淫腐败的迷乱。她默默耕于草田之间,没有太多贪念,更没有非分之想。只偶入荣国府,惊羡于大观园的华丽,也只将其当做一个美丽的梦,遥远,却又真实……

  她是平凡的,平凡到不能再平凡。但她身上,却体现出一种道者的气质。或许她自己也未意识到,她已经接近了老子所说的“无知”“无欲”“无为”。而这,正是她能一生平安的真正原因……

  从王熙凤和刘姥姥身上,我读出了封建社会的丑陋。更多的,是道家思想的精妙所在。或许有人说,道家思想是消极不可取的,但我认为,道家思想正是一种能够让人在乱世中得以安身、得以生存的法则,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

  王熙凤&贾宝玉&李纨&秦可卿&贾探春——治家如治国

  分析完了王熙凤的结局与导致其如此结局的原因,我们不如再回头看看王熙凤的这一生,她二十多年来的成就与过错……

  我想,她多年来掌管荣府大权,也可谓鞠躬尽瘁,呕尽心血,在病中仍不忘各种大小事务。这样一个人,若在历史上,纵不会流芳百世,总会享有盛名,为什么偏偏对于她,几乎所有人都是贬多褒少,甚至大加斥责呢?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啊!将这么多罪名强加于她,对她来说,是否,太不公平……

  在这里,我特选了金陵十二钗中的三位佳人,以及在书中独领风骚的男主角贾宝玉。对比他们五人的治家之法,或许,对王熙凤的所作所为,大家会有新的理解。

  王熙凤治家伊始,“上下无一人不称颂,模样又标致,言谈又极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一个男人万不及一的”,而到后来,在下人们眼中,她却成了个“心里歹毒,口里尖快”之人,甚至于“合家老小,除了老太太、太太两个,没有不恨他的,只不过面子情儿怕他”。这自然是一种偏激的说法,但从这里,我们却也可以深刻感受到诸多下人对王熙凤的畏惧和怨恨。这是为何?因为她善于讨好贾母和王夫人?非也。休说封建时代,便是当下社会,下属讨好上司,儿女讨好老人之事也屡见不鲜,她只是能说会道罢了,有何罪大恶极之处吗?没有吧。

  那么,是她对下人太过于苛刻?或许,这是其主要原因,但我认为,这并非错事啊!古时候治家,讲究的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王熙凤只是将这家规实施得彻彻底底罢了。便如秦氏初丧,她协理宁国府之时,规矩森严,一旦有误,严惩不怠。如此这般,宁府上下方井然有序,无人不服。而若如贾宝玉那般,经常遇事一笑而过,甚至还帮助丫头们掩饰过错,整个宁府还不都乱了套!

  我并不是在这里否认贾宝玉的处世之道,而是想让大家看到,王熙凤这样严苛的管理也自有她的理由。她是重世的,一切行为处事,都要按照当时社会上的行事准则。更何况,在那个男子具有绝对主导地位的年代,她也不得不通过这种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威。她的一生实际上都是不由自已的,看似放荡泼辣,却被紧紧拘束在现实中,直至走向最终的悲剧。

  李纨是“园内头等的大善人”,一生安分守己,她的行事主张亦是息事宁人,但却与贾宝玉不同。贾宝玉的“息事宁人”是带有偏向性的,这与他不同于常人的性格和思想有着很大的关系。而李纨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行事,做人的。因此,她主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永远都用不温不火的方式治家,也就是众人所说的“善”。但是,仅这样,她是没有多大威严的。对于那些屡讯不改、死皮赖脸的人,她没法有效地管理。因此,这时,王熙凤的严苛反而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或许,在下人眼中,这是狠毒,不通情理,但反过来想,对于这类人,又还有什么方法能够对他们进行最有效、直接的管束呢?

  但王熙凤的治家之法也并非完美的。正如前面所说,她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太重于现实和眼前了,以至于忘记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之语。她的机智和心机,所有人都有目共睹。特别是她“毒设相思局”杀贾瑞一段,实令人拍案叫快。

  这里顺带一提,很多人因为这件事,便大骂王熙凤心狠手辣,毫无人性,在这里我要为她申辩。是贾瑞先对王熙凤起了淫心,而王熙凤设这相思局,本意不过是给贾瑞一个教训。而贾瑞最后贼心不死,枉送性命,也只是他自作自受罢了,主要责任并非在熙凤。

  但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王熙凤是极聪明的,只可惜,她的聪明反而加速了她的悲剧诞生。“小聪明,大糊涂”,她的一切都只为“现在”考虑,无论是理家还是享乐。享乐并非不可,但如书中贾府这般,吃穿用度比上代足足多了几十倍还浑然不知,便实太过奢侈。而王熙凤身为荣府中这样一个举重若轻的人物,是有很大责任的。这是她在治家过程中所犯的致命错误。我想,她犯这种错误的原因恰恰是因为她太聪明了,以至于高估了自己,总认为一切事情自己都能妥善解决,便没有去多加考虑将来。而秦可卿与贾探春则都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秦可卿逝世前托梦给王熙凤,一再提醒她“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让她要保“万年不败之根基”,只可惜熙凤置若罔闻。又兼探春在抄检大观园时警醒她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熙凤也未当做一回事。若她有秦探二人中任一人的高瞻远瞩,这悲剧也不会这么快,这么彻底……我想,治家如治国,若熙凤在严苛的管理方式中加入李、秦、探等人的独特因素,别说一家,便是一国,又何愁不治!

  这样一来,似乎一切都很明了了。王熙凤——这个《红楼梦》中的矛盾人物,她迫于现实,屈于现实,因此看重名利,送了性命;她治家严苛,不顾全局,因此遭人埋怨,使荣府短命。她有功,亦有过,她本身亦是一个悲剧。我只希求,大家在看待王熙凤时,要尽量抛弃偏见,正确的评说她的一切功过。——结

赞助商

赞助商